裴文聪的话,激怒了王烈。
但是王烈在来找裴文聪之前,就有“忍一时之辱”的心理准备,所以在强烈的愤怒过后,还是开始给裴文聪解释。
“裴先生,恕我直言,虽然您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但您对灯塔并不了解,就算我把王安公司整体出售给您,您就能够让它焕然一新,击败IBM公司吗.”
“我们家已经在灯塔几十年了,跟各方面的客户都有着良好的人脉关系,现在只是因为资金周转出了一点问题,根本没到需要出售公司的地步”
裴文聪耐心的听了几分钟,然后摆摆手道:“王老弟,你为什么认为,我要击败IBM公司呢?”
王烈怔了怔,不解的道:“因为我们和IBM是竞争对手,只有击败对手,才能赢家通吃”
裴文聪摇摇头道:“王老弟,我们做生意的,都讲究和气生财,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王烈心里忍不住生出了强烈的鄙夷情绪。
【暴发户就是暴发户,根本没有一点积极创业的精神,老天爷让裴文聪这种人获得天量财富,真是天道不公。】
“裴先生,所以我说您不了解灯塔,在灯塔这个地方,大家都是积极、公平的竞争的,这也是灯塔能够成为世界第一的重要原因.”
王烈的口才不错,叽叽歪歪的说了很多,听起来好似头头是道。
但无论是裴文聪还是李野,都在暗暗的摇头。
“我曾孤独地崛起,也当孤独地倒下”,这就是外界同行们对一代奇才王安先生的评判词。
而才智是不能遗传的,王烈真的远远不及他的父亲王安。
他既无法完全融入到西方的人群之中,又没有种花人的隐忍、圆滑和耐心。
王安公司的产品,一直不跟其他灯塔电脑公司的产品兼容,真是因为他们孤高自傲吗?
会不会是被其他人联手排挤了呢?
王烈口口声声说自己了解灯塔,但是灯塔,把他当成自己人了吗?
在九零年之前,计算机还不是灯塔的支柱产业,所以你还能混的风生水起。
但是随着计算机的前景越来越好,那些隐藏在幕后的大鳄鱼开始看上这块肥肉,怎么可能还让外人染指呢?
所以就算GF公司旗下的计算机研发中心技术不错,但也没有在灯塔本地跟IBM抢夺蛋糕,而是一边悄悄的研发技术,一边输出到港岛、内地,在海外市场找食吃。
根据李野的计划,等到两千年之后,计算机估计就要成为灯塔的支柱产业了,
而到了那个时候,港岛和内地的风语电脑,应该已经渡过这种“引进技术”的阶段,拥有了强大的自我研发能力。
到时候就算灯塔这边要发难,也已经晚了。
王烈说了半天之后,发现裴文聪根本没有被说动的迹象,也是有些无力。
于是他转变策略,对着裴文聪问道:“裴先生,如果我真的把公司卖给你的话,你会怎么经营呢?”
裴文聪很自然的说道:“我会剔除一部分不良债务和不适合的员工,然后积极发展民用计算机技术,尽量在全球民用计算机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
这个策略,是裴文聪和李野商量过的,只不过本来是打算等王安公司破产的时候,收购一部分技术和技术人员。
但是王烈却轻蔑的笑了。
“裴先生,您果然是生意人,凡事不冒风险,不得罪任何人,只要能赚到钱,面对强者认输也毫不在意”
裴文聪的脸终于阴沉了下来。
今天他一直在克制自己,让自己的脸上始终保持笑容,但是此刻,他却恨不得一巴掌甩到王烈的脸上去。
灯塔人说话直白是不假,但你算老几,有什么资格跟我说这种话?
“笃笃笃~”
李野轻轻的敲了敲桌子,淡淡的道:“王先生,大家一起吃个早饭而已,没必要说这种毫无根据的话吧?”
“毫无根据的话?呵呵~”
王烈对着李野冷笑道:“你是内地人对吧?近几年你们内地停掉了多少科研项目,转而向灯塔购买同类产品?”
“据说你们的运十都试飞成功了,但还是放弃了,还有你们内地的电脑芯片,现在没有自产能力了吧?类此种种.这难道不是面对强者,坦然认输吗?”
“种花家的和气生财,就是认输”
李野也想揍人了。
这里要不是灯塔,他一定打掉王烈的两颗牙。
因为这家伙说话直接戳人肺管子。
芯片的事情,李野已经通过潘小瑛,在悄悄的追赶发展。
但是运十真的没有办法。
后世的很多人在谈起运十的时候,都会感到悲愤。
明明飞机已经试飞成功了,但就是没有经费,导致运十到了贩运白菜赚经费的地步。
但是最终,运十还是无奈的下马了。
当时的理由有很多,比如从技术方面来讲,作为民用飞机,到了八十年代,却只搞出了一架五十年代水平的飞机,等到正式大规模生产至少要到九十年代了。
从市场方面看,八十年代已经市场化的内地民航自己都不要运十,指望外国客户更是妄想,其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很难被外国采购。
从运营管理方面看,还在计划经济时期的运十,根本不懂市场经济,研发生产销售没有懂市场的团队只能依靠计划经济体系运转。
但是真实原因呢?
很多航空爱好者都说,只要换装先进的发动机,就完全可以坚持下来,至少在制造预警机的时候,需要看伊尔公司的脸色。
但是当华为公司被制裁之后,李野才想通了一些道理。
真以为普通人,能有上层大佬的战略眼光吗?
八十年代的时候,灯塔的支柱产业是波音,是麦道。
他们需要内地的市场,他们不容许你发展大飞机。
他们就是要用一架飞机,换你一轮船的衬衣。
如果当时内地坚持研发会是什么后果?
种花家,从来不缺少拥有战略眼光的牛人,也从来不缺少拥有大局观的执行者。
透过历史的迷雾,展开历史的画卷,也许就能看明白,一些伟大的人,在三十年前,就看到了三十年后的结局。
示敌以弱,卧薪尝胆,以一代人憋着满肚子怨气的代价,默默的负重前行,才熬到了拨开云雾见青天的那一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