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怕是要青史留名(46K)

类别:都市 作者:半纸情书0 字数:未知 更新时间:2025/06/24 16:37:27

第299章 怕是要青史留名(4.6K)

“省展?”陈景乐闻言微愣。

谢南雁笑呵呵道:“对的,每年省里都会有各种大大小小的书法相关的展会,为了发掘更多具有书法绘画天赋的新人,只是非书法相关的人,未必会关注这些。

最近省里就有一个‘岭南杯’青年书法篆刻大赛作品展,截止日期还有一周多点。参加的都是一些40岁以下的选手,以你的实力,只要参加了,只要评委团那群人不瞎,拿奖肯定没问题。”

虽然这个含金量不是很高,但陈景乐现在最重要的,是先拿到国展的门票,也就是中书协会员身份,不然是没办法参加国展的。

而中书协身份又要求有一定创作水平,因此就需要先在省展拿到一定奖项,这样再推荐进中书协的时候,就不会有问题了。

参展么……

陈景乐转头看向李北星,只见她正一脸期待地看向自己。

呃呃。

那表情,毫无疑问是希望他去参加。

陈景乐略作沉吟,笑说:“既然如此,那我参加。”

人家谢教授都主动帮到这份上了,要是再拒绝,未免有点太不识抬举。

就当尊重一下长辈。

谢南雁闻言很高兴:“那你是回去创作,还是说在我这里?”

虽说书法创作者都需要灵感,但她相信以陈景乐的水平,应付一个省级书法展,轻轻松松,根本无需说拿出最好的状态。

要不是舍不得这俩人送她的那份书法作品,直接拿去参赛都够了。

陈景乐微笑说:“您这书香气息浓厚,毫无意问创作条件比我们住的地方,要好得多,这事恐怕还得再麻烦您一下。”

谢南雁家这套房子虽然年代久远,但里里外外都很干净,屋里大书架上整齐放着一排排书籍,翻阅痕迹明显,阳光透过窗外翠绿的树叶照进屋里,充满温馨生活气息的同时,又给人一种岁月沉淀的感觉。

可见老太太退休后,依旧保持着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认知高的人就是不一样,真就活到老学到老。

“这算什么麻烦不麻烦的,你愿意在老太太这写,是给老太太面子。来来来,我这边的工具你随便用。”

谢南雁笑着摆摆手。

……

二人随她来到书房。

书房不大,甚至可以说很小,毕竟本身职工房子就不大,就一套老旧桌椅跟一架子书。

不过老太太书法这个爱好,坚持了几十年,对于笔墨纸砚等书法用品的收藏,无疑要比陈景乐这个纯商业化的家伙多得多。

几乎用得上的,她这里都有。

而陈景乐是只玩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涉猎没有那么广。

看到老太太这里笔墨纸砚样样齐全,难免技痒。

“你没投过作品展,有些规则可能不太清楚,我这里先给你简单讲讲。”

谢南雁看着陈景乐,认真道:“投展跟一般作品创作有很大区别的,首先在纸张类型跟纸张规格方面就有严格的要求。纸张类型要求,要明白什么样的纸是坚决不能用,然后再是什么样的纸最好。

易折易损类的纸张是肯定不能用的,因为每个展子背后都有赞助商跟收藏商,你得保证你的作品具备长时间收藏的条件。

其次就是能用的纸张里面,一定一定要选最能发挥自己擅长风格的纸张。比如说长锋羊毫加生宣,小草跟喷绘纸,隶书跟构树纸这些,都是工具跟书法能很好搭配的表现形式。

一般来说,都是选颜色深的纸张,这样跟字迹颜色对比没那么强烈,字体的缺点就不会被放大。当然,你要是足够自信,用白色纸也是可以的。”

说到这,老太太呵呵一笑。

毕竟陈景乐送她的那幅书法作品,就是用的浅色纸,根本看不出有什么瑕疵,相信用白纸对他来说也没什么难度。

陈景乐笑笑,不置可否。

他觉得还是听老前辈的比较好,别太跳,随便拿个中书协入门券就行。

“再就是规格,一定要看清楚参展要求,每次大小展会都有很多高手,因为作品规格不符合要求而落选,这是最可惜但又不可惜的。因为你连规则都没看清楚就瞎投稿,评委就算想捞你一手都难。就跟考试没涂答题卡一样,答案对了,卷子写得再满有什么用?”

“另外不建议写伟人诗词,也不建议写领导讲话,佛道相关内容不行。兰亭、祭侄文还有多宝塔、勤礼碑这些集字作品,都是被禁止的。尽量不要写太常见的内容,免得跟别人撞上,当然,对自己自信的话,怎么写都可以。”

“除此之外,就没其他太多要求了。”

老太太一口气把各种注意事项讲完。

呃,就这已经很多要求了好吧。

陈景乐暗暗擦汗,没想到投个省展还有这么多规矩。

好在对他来说,这都不是什么难事,稍微注意点就行,不影响创作水平发挥。

“你想好写什么字体风格参赛了吗?”谢南雁笑呵呵问他。

陈景乐略作沉吟:“行书可以吗?”

他最开始学的就是二王,后面是米黄颜柳都有涉猎,最后再学赵、文。

归根结底,最擅长的是行书。

别看只是一个省展,既然选择参加,好歹认真一点,可别连入展都入不了,那就丢人丢大发了。

谢南雁点头:“当然。只要不是瘦金体就行。唔,不是说瘦金体不好,只是不太受老一辈的书法展评委喜欢。不过近年来各地省展国展基本都放开了限制,允许参展,但容易被打低分,获奖的几率不大。只能说慎选。”

瘦金体非陈景乐擅长的类型,自然不会选那个。

不敢麻烦老太太给他打下手,在简单熟悉书房的工具之后,他便开始准备。

“岭南杯……”

陈景乐若有所思,心中有了主意。

深呼吸,蘸笔挥毫,一气呵成。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当下正是荔枝上市的时节,加上参加的又是岭南本土的赛事,这首苏东坡的《食荔枝》,无疑正适合。

总得来说,应该是符合参赛标准的。

谢南雁在旁边看着,看他眨眼间便完成了创作,内心更是惊叹不已,不由得脱口而出:

“好好好!非常好!”

简直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惊喜。

这幅《食荔枝》作品,在糅合了苏子瞻笔酣墨饱,神充气足,恣肆跌宕,飞扬飘洒等特点的基础上,同时又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风格。

陈景乐本人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刚健跟锐气,以及细节上的处理,正是苏子瞻所没有的,可以说很好地弥补了苏子瞻书法的一些欠缺。

现在有不少人说,苏轼的书法水平是被严重高估的,人们在评价他的书法时,往往跟他的文学水平联系在一起,以至于无法对其书法真实水平有一个客观评价。

但谢南雁觉得,苏东坡的代表作《寒食帖》,既然能被大家评为天下第三行书,那么自然有其道理。能够传承千年而不褪色的,毫无意外,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而同时期或者后面那些个朝代,并不乏有靠吹捧出来的作品,然而那些作品那些人,现在去哪了呢?

事实上苏轼的书法水平,在技法上确实存在不足。

问题是谁没有缺点?

技法从来不是衡量书法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

再退一步讲,至少人家苏轼排得进中华书法文化金字塔,现在的人,谁挤得进去?

觉得苏子瞻书法不行的,无非是拿他跟最顶尖的那几个人比。

这种对比,没有意义!

陈景乐这幅作品,不敢说超越历史上那些神作,但作为佳作上品,肯定是没问题的。

参加一个小小的省展,更是轻松拿捏!

谢南雁感慨的是,这等水平的作品,都能做到信手拈来,可想而知这小家伙的技艺,已经达到什么层次。

果然没有看错眼!

关键是陈景乐还年轻,才学书法一年不到!

说出去恐怕都没人敢信。

再给他三五年时间,能成长到什么程度,不敢想象。

怕是青史留名都不为过!

都说这个时代书法已死,没有真正的书法大师,但谢南雁觉得,自己有生之年,或许能够见证一位新的书法大师的诞生。

前提是自己能再活多几年。

一般来说,书法家的创作巅峰都在35-55岁之间。

这时候的人,往往有足够的人生阅历,有足够的书法经验积累,同时身体机能状态未退化,思维跟四肢协调程度也好,力度也罢,都是出于巅峰水准,即便稍有下滑都影响不大。

而一旦过了60岁,进入老年期,这时候思维方式跟创作手法都逐渐固化,加上身体素质严重下降,再想创作出超越年轻时候的巅峰作品,就难了。

大部分有名的书法家,到这个年纪,都只能靠名气吃老本,水平大不如前。

甚至很多人过了50岁之后,就逐渐灵性缺失,进而被匠气所取代,这都是正常的。

当然,不是没有个例。

像颜真卿、文徵明,七八十岁还能写,都是时代巨匠级的。

然而个例往往不具备参考价值。

……

待心情平复后,谢南雁心满意足地将陈景乐这幅写好落款盖好印章的作品,小心翼翼收起来。

这种水平的作品,值得如此认真对待。

突然有点不舍得拿这么好的作品去投展了。

但这是人家的作品,人家说了算。

谢南雁只好强行按捺住内心的念头,默默安慰自己,她收到的那份礼物也不差,大可不必感到可惜。

同时笑了笑,说:“回头我帮你寄给这次省展的评委会,然后再给书协那边写封推荐信,你到时候填一下表格,做好信息登记就行。”

“多谢谢老师。”

陈景乐好奇问:“推荐入省书协的事,是一个人推荐就够了?”

谢南雁摇头:“两个。”

“那不是还得麻烦您帮我找人帮忙?”陈景乐有点不好意思。

谁知谢南雁闻言,意外地看了他一眼,便笑呵呵看向李北星。

“嗯?”

陈景乐也顺着她目光看向李北星。

什么意思?

李北星抿嘴一笑:“其实,我也是省书协的。”

哈?!

陈景乐微微愕然,眨眨眼:“你什么时候进的省书协?”

李北星略带得意:“满18岁就加入了,我之前参加的中小学生书法绘画比赛,拿了个省赛区三等奖,满足了入会条件。”

陈景乐:“……”

好吧。

看样子自己要努力才行呀。

就在这时,只听见外面传来吱呀一声,大门似乎被人从外面打开。

……

头发花白,依旧精神矍铄,只穿着件白色汗衫的林德民,走进屋后,看到客厅放着的东西,顿时好奇。

就喊道:“家里是不是来客人了?”

书房里三人面面相觑。

谢南雁无奈:“我家老头回来了,我们先出去吧。”

“好的。”

然而没等他们走出书房,林德民就先探头进来,顿时大眼瞪小眼。

“林老师好!”李北星笑眯眯跟他打招呼。

林德民微愣,随即恍然:“啊,是北星啊,有段时间没见你了。”

“没办法,我现在也是老师嘛,而是教的初中生,比大学老师忙多了。只有节假日才稍微有空。这次正好趁放假过来省城探望一下您跟谢老师。”

李北星笑嘻嘻说。

“小姑娘真会说话。”林德民哈哈一笑,目光看向陈景乐。

噫,这小子是哪个?长着这么好一副皮囊,怕是没少招桃花。

“林老师,这位是我先生陈景乐。”李北星笑着给林德民介绍,同时又对陈景乐说,“这位便是谢老师的爱人,华师马院的林德民林教授。”

最让陈景乐震惊的不是马院教授的身份,而是对方汗衫下的这一身腱子肉,好家伙,比他这个经常锻炼的人还夸张。

谢教授都70多了,林教授这年纪,肯定也不年轻,却感觉比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要健康强壮。

老先生该不会就是公园里表演《诸神の清晨》的那类人吧?

谢南雁皱着鼻子没好气道:“又搞得一身臭汗,赶紧洗澡去,难得北星他俩今天过来,等下要出去吃饭的。”

林德民也不恼,笑呵呵跟陈景乐他们打声招呼,就进房间去拿衣服准备洗澡了。

“不用管他。”谢南雁嫌弃地挥挥手。

陈景乐和李北星对视一眼,均看到对方眼中的笑意。

这两个老头老太,真有意思。

等林德民洗漱完毕,一行人出门准备去吃午饭。

谢南雁说他俩难得来一次,坚决要请客,问题是哪能让她请,但老太太一再坚持,陈景乐就说。

“要不我们去食堂吃吧?正好想体验一下南师大的食堂水平,我听人说里面的饭菜很好吃。”

最后午饭就是在食堂的解决。

让林德民没想到的是,陈景乐居然会对马哲感兴趣,而且从对话聊天来看,水平还不低,怕是比学校里那些个研究生都不差。

得知是他自学的之后,而且还过了好几篇核心跟C扩之后,更是惊讶。

这多少有点出乎意料了。

谢南雁更是意外,这小家伙怎么什么都会一点?

最后陈景乐厚着脸皮,打着请教学术的口号,要到了林德民的联系方式,毕竟像这种水平的教授,一般人可没机会接触到。

自己日后要是遇到学术上不懂的,完全可以询问对方,这比自己闭门造车强得多。

这种学术大拿在论文方面的经验水平,是值得陈景乐学习的。

他虽然不指望说通过学术论文去评什么职称,但确实希望能通过论文去检验自己的自学成果。

吃完饭,跟两位老教授道别。

回去路上,走在校园里,陈景乐突然冒出一句:

“其实,这都是你早就计划好的,对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