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章 好心也得别人接受才行:路不一定能

类别:都市 作者:羁中马 字数:未知 更新时间:2025/07/02 04:05:39

哈里木确定李龙要修路,便要带着他一起去见玉山江。

李龙想着既然来了一趟,带着还有给玉山江的礼物,那就去一趟吧。

玉山江正在给牛羊撒草,听到吉普车的声响,加快了手头的动作,把脚下剩下的两捆草散开后挑着扔进了羊圈里,然后收起了木叉,等着吉普车过来。

李龙把吉普车开到冬窝子跟前的平地上——去年维修冬窝子的时候,这一片专门修整了一个平台空地,方便停车。

现在拖拉机就停在平地上,这位置挺大,还能停得下吉普车。

李龙和哈里木下来,玉山江就走了过来,握手打招呼,然后带着两个人进屋喝奶茶。

“你说要修路?修通往夏牧场的路?”玉山江听了李龙的话,不仅没有表现出惊喜,反倒有些为难的样子。

李龙大为不解。先前哈里木听了自己的话,虽然觉得困难,但至少觉得修这条路是非常好的事情,只不过想着修路的事情比较难办而已。

李龙以为玉山江也是觉得修路非常困难实现不了,所以便又解释着说:

“这条路慢慢修。我到时能调动多少机械就调动多少机械,而且可以先打通冬窝子通往外界的路,至少让拖拉机都能上到各个冬窝子。这样的话,一来是积累经验,二来也是让大家生活方便一些。”

“不是这个意思。”玉山江摇了摇头说道,“部落里还有一些老人,对于新事物并不能完全接受。就说这个拖拉机吧,我们三家买了拖拉机,我和哈里木还好些,家里我们做主。塔利哈尔那边,他的奶奶也还好,但已经有人去给他奶奶说,这东西破坏了我们的传统,不好,不应该开到山里来。”

李龙有点傻眼,他突然明白了玉山江的意思,自己这有点一厢情愿了。

要想富先修路,或者“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这样的标语这几十年在农村到处刷的都是,导致李龙印象里,想要富起来,想要把生活过好,修路是第一位的。只有把路修通了,山里的好东西才能出去,哪怕像哈萨克这样的民族,在未来四十年依然保持着游牧的习惯,那路好了,转场也方便啊。

但是他忽略了一个事情,自己愿意给对方修路,对方接受不接受呢?

做好事是应该的,但打着为对方好,不顾对方的意愿,那就不是做好事,而可能是做秀了。

李龙有些郁闷,也有些失落。

这事情在先前两年他给部落里人带收音机的时候就出现过一次,好在那个时候事情不大,加上收音机里能听到哈萨克语的广播,部落里的老人慢慢就接受了。

现在说修路和拖拉机的事情,其实李龙的打算也是这样。先把通往冬窝子的路修起来,然后再慢慢给每一户都买上拖拉机,至少拉草拉煤拉物资比单纯用马运输方便多了。

但是,人家就愿意保持原来的样子,就愿意用马呢?

虽然四十年后看,老人们最终还是选择了接受,比如上一世李龙看过一个叫“阿达西”的播主,维族小伙子,播放的内容就是天天和伙伴塔依尔,还有爷爷干一些农活。

他所干的这些农活,和李龙现在八十年代做的事情差不多,许多人都喜欢看。

甚至还有叫小塔的维族女孩在摹仿着做这个内容。

那里面的爷爷就很开明,骑摩托车、开拖拉机都可以。

所以李龙下意识觉得,老人们在感受到生活方便了,应该会接受新事物。

但就跟《我的阿勒泰》里讲的一样,如果都变了,那传统是不是就没有了?

这是个挺矛盾的情况,怎么才能两者兼顾呢?

李龙突然反应过来,那里面的爷爷也就七十多岁,减去四十年,那岂不就是玉山江这个年纪?

也就是说,老一辈的牧民也可能不接受,一直到他们这一代过去了,后面的人才慢慢接受?

好不容易想出来一个既能让牧民们生活方便,又能让自己的计划实现的项目,突然卡在这里,李龙真的有些遗憾了。

“你也别灰心。”哈里木拍了拍李龙说道,“部落里大部分人还是会接受新的东西的。特别是年轻人,你想想啊,秋天打草的时候过来的小伙子青壮年,哪个不希望部落里能多来一些拖拉机打草机?

放在以前,打草多累啊。不光打草累,把打完的草捆起来用马拉到冬窝子也麻烦啊。现在呢,有了收割机拖拉机,打草跟玩儿似的,多方便!

就说我们三家,有了拖拉机,拉煤拉东西拉人,比马可快多了!虽然老人们有意见,但干活的还是青壮,大家还是愿意修路,愿意买拖拉机的。”

哈里木这么一说,玉山江也发现了李龙的情绪,他笑了笑说道:“我只是说困难,但并不是说这个困难不能克服。我这么给你说吧,你做的事情,我们部落里的人都看在眼里呢。

修路这件事情,我们不会让你一个人出力,我们部落里各家肯定也要出力。至于能不能修这件事情,我来召集大家说明情况。修,肯定要修。谁都知道,路修好了大家就方便了,会有一些老人反对,我来给他们说。”

玉山江说到这里,李龙心情好了一些,他也知道玉山江的压力肯定也大,便说道:“先看看情况吧,要实在不行……”

“实在不行也要修!”哈里木作为少壮派的代表,坚定的说,“往夏牧场的路那么烂,以前没条件也就罢了。现在有了条件,我们支持你修!当然,修路不能只你一个人,我们部落里也要出钱出力的嘛。虽然我们没有推土机,但我们有人嘛,把青壮叫到一起,砍树,搬石头还是可以的。”

李龙笑了,说道:“放心,到时肯定少不了你们干的活。”

从山里回来,李龙的心情有些复杂,自己是有些想当然了。

眼下是先要过年,然后开会,距离开春还有一个多月,看到时的情况吧,不行就先把计划放一放。

收购站外面贴出了告示,二月四号放假,刚好这一天也是立春。也就是说,这个农历的虎年,两头都没有春。

街面上时不时的会响起鞭炮声,有小孩惊叫或者大笑声,不知道是恶作剧还是被鞭炮吓着了。

立春头天晚上顾博远就迫不及待要回队里,还是李龙把他给劝住了,说今天回去,哪怕炉子架着了也烘不热屋子,会冻着的。

顾博远听了也勉强同意了。李龙担心他偷跑,还专门把他送回到收购站住下才回来。

“这么大人了还不省心。”顾晓霞埋怨着。

“你爸早就想回去了。你想想啊,去年一年他也赚了不少钱,但又不好和我们说,孙家强那边知道呢,他能和谁吹一下?那不得回到队里好好和别人说一下?”

“我爸不能把咱家的底子都说出去吧?”顾晓霞一下子就坐不住了,“得提醒他一下……”

“这个放心吧。你爸估计应该就是和别人说一下收了多少种东西,多了多少见识。那赚了多少钱,他心里有数,不会说具体钱数的。”李龙笑笑,“现在他就是得找同龄人一起谝传子,咱们这边又没人。”

顾晓霞点点头,想想也是。

自己每天上班有同事,李龙到处跑,一点也不急。父亲却是在村里呆了近二十年,这一下子出来了,也就平时和孙家强聊几句,肯定是急的。

第二天一早,顾博远骑着自行车就来到大院,敲开门,看到李龙后只是说了一句“我走了”,门都没进然后就蹬上自行车跑掉了。

李龙看着他自行车装的满满当当的,显然也准备了不少的年货。

孙家强有这几天假也在自己家的小院里安心的准备过年了。铁兰花以前不过这个年,现在积极的和孙家强一起准备着。

去年他们结婚后,冬天铁兰花骑着自行车四处收货,顾博远给李龙说过,就这三个多月,铁兰花收了一百多张近两百张皮子,赚的钱至少一千多。

铁家把这个女儿给断了,真是亏大了。

当然对于孙家强来说,是大赚了。

收购站闭店前,李龙盘点,给孙家强包了一个三百块钱的包,算是年终奖。

孙家强也是很感激,他给李龙说铁兰花怀上孩子了,等到八六年秋天的时候,就是三口之家了,李龙给了恭喜。

这年头国家虽然有计划生育的政策,但年轻夫妻结婚后,怀孩子却似乎非常容易。

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开枝散叶,李龙心说这时间过的也太快了。

他自己都有两个儿子了!

可惜了顾晓霞的身份,不然哪怕交罚款,也得再生一两个。

接下来李龙开始奔波着准备年货。过年他们一家自然还是要去村里的,杨大姐这两天和韩芳就抽空去了乌伊路前面的院子,打扫卫生,烘房子。过年的时候她们是要在那边过的。

因为明明昊昊已经可以走路了,带孩子就没以前那么麻烦了,虽然要人跟着,但李龙现在没那么多事情,就带着。

他和顾晓霞也商量了,等明明昊昊再大一些,能送托儿所的时候,就得让杨大姐干自己的事业去了。

虽然家里有这么个大姐,生活非常的方便,但总不能拴着人家一辈子。

所以这几天李龙大部分时间是带着孩子买东西。好现在街面上人并不多,明明昊昊跟着在车里也挺懂事的,不乱动。

随着空气中硝烟的味道越来越浓,年也越来越近了。

在山里,玉山江也开始召集人,准备开大会了。

因为这一次修路的事情事关整个部落,所以玉山江让每家尽量多的人过来参加。他想着如果只是让家里主事的人来,那些老人家大概率是不会同意的。

所以得把更多的人拉进来,至少要让那些每年下山打草的人参与进来,这些人绝对是会支持修路的。只有他们知道通了路,能上拖拉机后,以后打草拉草会更轻松。

他和哈里木一家家的通知着,会议定在二月九号,也就是汉族人过新年的那一天……玉山江是不知道这一天过汉族新年,他只是随意定的日子,给各家通知的时候也说了这件事情,让大家有个思想准备。

部落里虽然每年都会开会,但大多是在开斋节,或者古尔邦节,或者诺鲁孜节聚会,主要也是一起过节。

像这样在冬天过节的,很少,所以部落里的牧民们都挺高兴。

毕竟大冬天真就没什么娱乐活动,非常的无聊。虽然有收音机,但人毕竟是社会性动物,只是和家里这几个人天天面对面,真的会烦。

这一旦要开会了,无论老少,都翻出来体面的衣服,准备参加这次大会了。

大会的地点就在玉山江家外面,他家的冬窝子可坐不下这么多人。所以玉山江早早的就把哈里木、塔利哈尔等几个青壮叫到自己家里,把雪铲开,弄来劈柴,烤起篝火,架起灶来。羊需要当天宰,宰完直接下锅,这样吃的香。

李龙这边收拾的时候,有人来提前拜年了。

孟海。

“知道你们年年都回村里去,所以我们提前过来。”孟海开着拖拉机在除夕前一天过来的,“这趟顺带着过来采购一些年货。”

孟海给李龙带来的是一头剥了皮的野猪,一篓子鸡蛋和四只拔好毛净膛的大公鸡。

“野猪是上个月底的时候打的,一群闯到地里来了,估计山里找不到吃的了,让我带人给打了,留了一只。这鸡和鸡蛋都是自家的,你也别嫌弃。”

“那咋能嫌弃呢?”李龙把孟海往屋里让,孟海不呆,说呆会儿着急着买年货去,村里还有人正在百货大楼等着呢。

李龙便从屋里拿一盒糕点来塞给他,又去后面暖棚里摘了一些辣子茄子包好后让他拿上。

“嘿,李龙同志,这东西可稀罕啊!大冬天能吃上新鲜菜……嘿,我这回可赚着了!”孟海看到那些新鲜的辣子和茄子,可兴奋了。

“家里搞了一个暖棚,收了一些。”李龙解释了一句,“那点心是从燕京带回来的,拿回去给孩子吃。”

“燕京?李龙同志你去燕京了?”孟海大为吃惊,“啥时候的事儿?”

“一月中下旬的时候去的,带孩子过去见识一下天安门。”

“嘿,那抽空我得过来听你讲讲。”孟海今天事急,他说道,“那提前给你们一家拜年了,我走了啊。”

说完把东西用布包包好,特别是那辣子,可不能让冻着。

拖拉机开走,李龙让明明昊昊在院子里玩,他把这些东西往储物间里搬。

顾晓霞是除夕放假,这天虽然说是上班,但其实基本上没啥事的,上午半天一过,就都走了。

杨大姐和韩芳已经去了南面的院子,李龙便和顾晓霞把东西往车上一装,然后开着车就出门,锁好大门后,去了四小队。

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宣告着新的一年即将来临。现在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年也越来越热闹。路上路过村子的时候,看到有些孩子已经换上了新衣服,听到鞭炮的声音,小鞭已经很少,更多的是电光炮,还有窜天猴,偶尔能有个雷子就一下子吸引不少人了。

李龙他们在一路的鞭炮声中从县城赶到了四小队。

四小队的鞭炮声尤其大。去年村里人赚了不少钱,所以在过年时候,买鞭炮就比较大方。这时候放鞭炮的可不只是男孩,一些女孩跟在男孩身边看着放炮,有些干脆就自己点着。

几个居民点的主路上都有成团的孩子在玩。今天特殊,已经没有孩子打老牛和滑码了,都是放炮的。

李龙他们到李家大院的时候,刚好看到几个孩子从院子里出来,表情有点不太好。

“明娃,咋了?强强呢?咋没和你们一起玩?”李龙停好吉普车下来问道。

“强强说他要好好学习考大学,说不出来玩了。”明娃声音挺大,“他爸说今天放假让他出来玩,他都不出来……”

每年李强家的鞭炮是最多最丰富的,每次李龙都能从乌城带来不少新的花炮,李强在这些孩子们心目中,至少玩具、鞭炮这方面是无人能比的。

今天李强不出来了,他们的兴致顿时就没了一半。

“我给他说去,今天该好好玩玩的。”李龙没想到李强坚持学习竟然不是三分钟热度,到现在怎么说也有十天了吧,竟然还在学!

他还挺佩服这个侄子的。

想来李娟应该也一起在学习吧?

听了李龙的话,明娃他们几个立刻高兴起来。

看着这几个孩子兜里都是鼓鼓囊囊的,显然今天收获不少。

听到李龙的声音,李建国当先开门出来,围着围裙的梁月梅在后面跟着,然后急忙抱着下了车的昊昊,顾晓霞抱着明明,两个人先后进了屋。

李青侠和杜春芳也出了东屋,李龙打了招呼后问大哥:

“娟和强强还在学习?这都年三十了也不放松?让玩去吧。”

“他们两个不去啊。”李建国笑了笑,“一个飙着一个,都能的很!”

“我去说,这学习也是要一张一驰的。”李龙进了屋子,然后就看到了正在学习的李娟和李强。

“我给强强说了让他去玩,他非不去!”李娟先开了口。

“你们一块去,换新衣服去玩。”李龙命令式的说,“学习不在这一会儿,以后时间还长哩。”

两个娃娃还真听李龙的话,换了衣服去玩了。

“我这当爹的,还没你这当叔的话管用。”李建国开着玩笑。

李龙就笑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