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赏识

类别:都市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字数:未知 更新时间:2025/06/10 12:47:41

菜心喜欢生长在冷凉、干爽的气候环境。

80年代之前,在漫长的夏日时光里,菜心是难觅踪迹的。

广东有句俗话,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青光,岭南人爱吃菜心是出了名的,夏天缺菜心可不行。

老一辈育种家:彭谦,为了能选育出夏季种的菜心品种,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70年代末选育出四九菜心19号,并在1978年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省审定的菜心品种。

对这一段历史,陈家志只是略有了解,但他对四九心19号可就太熟了。

他前世连续二十多个夏天,用的都是这个菜心品种,只是是由长合公司生产销售的种子。

直到2025年,四九心19号都是早熟菜心里播种面积最大的品种之一。

一个品种,畅销了四十多年。

这太难得了。

所以,他对彭谦的奉承,除了想拉关系外,也确实带有敬意。

彭谦被他的马屁拍得很舒坦,‘四九-19号’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作。

在保障岭南地区的菜心周年供应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让岭南地区寻常人家在夏季也能吃到菜心。

茶室里,陈家志不断询问四九菜心19号的育种细节。

彭谦很乐意聊这个话题。

“当时蔬菜所也才成立没几年,条件差,我们只能从本地搜集各类耐热种质资源,采取自然高温鉴定的方法,一年一年的在地里筛选,整个高温季节都在菜田里呆着。

只是呢,气候经常不稳定,但温度越高,我就越兴奋。

因为每次极端高温天气后,常常能找到表现优异的单株,再采集其种子进行下一代播种,验证其性状遗传稳定性。

就这么一年又一年的重复试验,最终培育出了四九-19号菜心~”

彭谦喝了口茶,笑道:“其实没什么特殊的,就是靠坚持,方法虽然笨,但这样筛选的品种,更适应真实气候波动,更可靠。”

徐闻香感慨道:“这份坚持就很难得,常人可做不到。”

彭谦笑了笑,又看向陈家志,问道:“小陈,你说你留种失败了,留的什么种?”

陈家志:“雍菜,有棱丝瓜和苦瓜,也不算完全失败,只是种子少,也还没进行性状验证。”

“哦?说来听听看?”

陈家志便详细介绍了一番过程,包括自己逆境驯化的想法,也都毫无保留的说了出来。

“你很有想法啊!”

彭谦先是称赞了句,又说:“其实,自然高温鉴定也是逆境驯化的一种。

只是你种质资源太单一,只有单一品种,成功率更低,需要的时间更长。

而且,这种传统的方法也有些跟不上时代了,效率太低。”

陈家志:“我一开始只是想提纯复壮,自留自用,市场上买来买去都是一些退化的老种子。”

彭谦:“有点得不偿失。”

“彭老,我倒觉得他这个想法不错。”一直没怎么出声的张桦开口了。

“现在种子公司就是默守陈规,毫无创新,庄稼活,不用看,人家咋干我咋干,来来回回都是那些品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不过也有些不够魄力,提纯复壮算怎么回事,退化品种一味延用,只会更加退化,直接用新品种不好吗?”

“……”

看来这位是市场改革派,其实陈家志对种子行业不太了解,只是单纯觉得种子用得不顺手。

“嗯,你说得对。”陈家志笑道:“张老师,有什么新菜心品种推荐吗?”

呃……

张桦语噎,他才参与菜心育种两年,没多少工作成果,更别提自育的菜心品种了。

推荐别人的,又对不起刚才一番发言。

彭谦笑了笑,出来打圆场。

“现在是你们年轻一代的舞台,平时可以多交流交流嘛,小陈呐,你需要什么样的种子可以提一提嘛,来自基层的需求,也能给小张提供育种灵感和方向。

张桦现在是农科院菜心团队的负责人,师从华南农大校长卢院士,育种理论很深厚哦,现在正在组织菜心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

陈家志微微一惊,什么基因测序他不太懂,但背景他听懂了,校长,院士,听起来就很有逼格。

他思索片刻,沉吟道:“还真想到两个需求,夏季菜心口感较差,要有一个口感好的品种就完美了。

另外,现在各大菜场主种的都是圆叶菜心,产量高,但品质没那么好。

尖叶和柳叶菜心品质和口感更优,但产量低,愿意种的人少。

然而,现在市场上的需求在变化,品质好的菜心更受追捧。

所以,对菜场来说,更愿意有一种既高产又优质的菜心品种。”

陈家志说完后,彭谦和张桦各自相视一眼,眼里都有惊讶。

没想到他还真能提出需求,听上去还很靠谱。

尤其是后一个,已经能当成是一个成熟的育种研究方向,可以直接立项开干。

育种单位-繁种单位-菜场,是近年形成的菜心育种生产体系,三者相辅相成。

大菜场和研究院合作很常见。

彭谦和张桦也与很多大菜场有过接触,但没想到会从一个小菜农身上听到这样的见解。

张桦微微颔首,“很好的育种方向,我会试试的。”

三人相谈甚欢。

徐闻香却有些尴尬,聊的虽然是餐桌上常见的菜心,但有点插不上嘴啊!

就连平时自己吃的是尖叶菜心,还是圆叶菜心,都有点摸不准了。

趁三人停下喝茶的功夫,徐闻香说:“彭老,张主任,陈老板,我这边安排了便饭,我们边吃边聊。”

时间确实不早了。

陈家志说道:“我就不去了,菜田里还有很多事要忙,改天再来拜访彭老和张主任。”

彭谦和张桦也都微微颔首。

徐闻香挽留了几句,陈家志表现得坚决,她也就没再勉强,只说改日再一起喝茶。

陈家志也感觉没有白来。

至少下次去农科院拜访,不会被赶出门,人脉基础有了。

而且,聊天中,他也得知现在种子行业在变革,科研单位逐步涉入种子生产经营。

通俗点说,科研单位也可以卖种子了。

并且,彭谦和张桦才去了北方,就是北上进行繁种工作探索。

原因是南方雨水多,菜心制种产量低,品质差。

而北方生产的种子更好,陈家志也学到了一个新的名词:南种北繁。

也深感自己在育种上差太多,可以说还没入门。

但有这层关系在,以后也许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

至于不留下来吃饭,也是他感觉徐闻香和两人有事要谈,有他在可能不方便。

轰轰轰~

轻卡车扬长而去。

徐闻香回头问道:“彭老和张主任感觉陈老板如何?”

彭谦看了一眼张桦,“小张,你觉得呢?”

张桦想了想,说:“很好,对新品种新技术有一种很强的渴望,这很难得。

提的种子需求里,夏种菜心品质主要是受气候影响,难有提升。

但后一个尖叶和圆叶菜心品种,实现的可能性很高,我回去就会研究研究。”

“徐总想听的可不是这个。”

“那就是彭老你的事了。”

彭谦笑了笑,对徐闻香说道:“我不知道他管理水平如何,单从技术上来说,他是很优秀的人选。”

“就因为种子吗?”

“就因为种子!”

彭谦说:“小陈本身是菜农,你们也说他菜种的不错,又肯费心思了解种子习性,追求新品种的增产潜力和经济效益,这样的人,技术不可能不好。

而且,人很年轻啊,才21岁,大有可为啊!”

徐闻香微微有点震惊,她原以为两人会有点瞧不上小菜农。

没想到对他评价这么高。

也许该再想想办法。

骄阳似火,挥汗如雨。

陈家志竟然有点中暑的感觉,仿佛在火炉中慢煮,心情有点焦躁不安。

好在到了菜场。

他一下车,就有人送上了汗巾和凉白开。

从李秀手中接过搪瓷杯,陈家志吨吨吨的喝了起来,身体里迅速得到了一份清凉。

“你慢点喝~”

“这车上太热了,一瓶水几下就喝完了。”陈家志递回了搪瓷杯,又接过李秀帮他擦汗的毛巾,自己擦了起来。

“那我下次去给你买个超大号的水壶,上次我看到商店里有卖。”

“大了不好看。”

“实用就行了呗。”

“好歹我也是个老板吧。”

“也是,老板得有派头。”李秀想了想,说:“那我给你买两个,再买个不锈钢的保温杯,你出去和人谈事的时候就带这个,大号的就放车上。”

“可以。”陈家志笑道:“你也有老板娘的气质了,水杯一买都是两个。”

“就你会说话。”李秀瞪了眼,却忍不住笑了,“把毛巾给我,锅里给你留了汗,不是,留了饭,快去吃。”

陈家志哈哈笑了两声,去了灶房,揭开锅盖。

锅里留了一份米饭,一份青绿的芥菜蛋汤,还有一份色泽红亮的芋儿烧鸡。

看着就很有食欲。

陈家志把饭菜都端回了屋里,吹着风扇,大口吃肉。

芋儿烧鸡属于川菜家常菜,配上广东应季的槟榔芋,美味至极。

不一会儿,李秀洗完毛巾回来了,拿了蒲扇坐在一旁,闲聊着。

一听说他早上见了农科院专家,以及农大校长的门生,神色异彩连连。

恨不得马上就去给他买保温杯,西装,皮鞋和领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