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成功入秋,随之而来的不仅是冷空气,还有一场场秋雨。
清晨起床的陈家志推开门,一阵风吹来,就感觉到了湿冷,去往厕所的路上也忍不住打了个摆子。
再次回到房间时,去做早饭的李秀也回了房间,给他拿了一件棕红色的彩织纯羊毛西装,又拿出配套的裤子在他身上比划了几下。
“家志,今天要不穿这个去上班吧,穿着暖和。”
陈家志摸了摸,确实很舒服,但还是摇了摇头,“算了,这么好的衣服穿到菜场去,弄脏了很难洗,我随便找件外套穿就行。”
李秀说:“没事,脏了拿回来,我给你洗就是了,何况你在菜场也不用亲自干活。”
陈家志:“这几天荷兰豆在绑蔓线,要去看着,挺容易弄脏,还是算了。”
“哦。”李秀有些失落,又看着陈家志找了件纯黑色的外套穿上,说:“家志,儿子也5个月了,差不多可以试着断奶了,我想去菜场里上班干活。”
陈家志换好了衣服,整理了下,说:“多休息一段时间吧,现在也不缺钱,下地干活也没必要。”
李秀苦着脸,皱着眉:“又是这样说,每次都是这样说,你是不是嫌我去地里干活给你丢脸了?”
“没有啊?!”陈家志愣了愣,一时没反应过来。
李秀说:“那你就让我去,我和二姐一起,互相也有个照应,还能说说话。”
陈家志沉默了两秒,也只能点头同意,“那是今天去,还是明天去?”
“今天!”
“行吧。”
楼下传来老娘和二姐喊吃饭的声音,两人下了楼,上桌吃饭,一共九个人,还有个婴儿。
人还是挺多的。
不过如今江心菜场的食堂开火了,中午和晚上可以在食堂吃。
吃了饭,一行人又陆续出门,易龙去上学,其余人去上班,陈家志回头看了看,二老带着孩子守在门前。
“这骑着车更冷啊!”
“比老家还是要好一些。”
听着易定干和陈正旭的交流,陈家志也问了问李秀冷不冷,得到一个不冷的答复,语气里还有些雀跃,似是对干活的期待。
离开东乡菜场后,李秀的事也一下子少了,每天拿着胶卷相机拍也挺无聊。
在家里有公婆帮着带娃,还时常和她抢活干,两人还时而斗嘴,唯一的乐趣就是看电视,陈家志新买了一台电视放在客厅。
但看久了也无聊。
同时内心还有一种说不清的空虚感,担忧、恐慌、内疚~
李秀这段时间常常想起老妈常说的话,吃得起苦,才配得上享福。
现在所有人见了她,都夸她有福气,嫁对了人,一起同甘共苦走过来了。
但以后呢?
她也许配得上现在的福气,然而她还年轻,家志也还年轻,未来的路还很长。
同甘共苦目前也只走过了最初的一段路~
想到这里,她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抱得更紧了。
“到了。”陈家志看着换了一套灰扑扑衣服的李秀,提醒道:“早上有露水,把袖套带上。”
“放心,我带了的。”
片刻后,李秀就跟着陈家芳走进了荷兰豆的行间道中。
陈家志也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之旅,荷兰豆已有20多cm高,茎叶娇俏嫩绿,每一条行看过去都拉成了一条笔直的线,只是看着,就让人欢欣鼓舞。
骑了一段路,陈家志又在一片菜心地里停下,也已出苗齐苗,苗看着还小,叶片遮挡不住褐色的土壤。
可能即使再长大一些,也遮掩不住土壤。
这是手推式播种机播的种子,株行距很均匀。
只是也有缺点,机器不够精密,远达不到育苗移栽的精细程度,后期间苗会比较轻松,但管理不好,轻松并不代表效率高。
在菜心地停留片刻,又继续往前走,菜场已没有了空地,铺上了一层绒绒的绿荫。
忽地,一抹斜阳穿透了重重云雾,照射在了菜田里的条条畦沟里。
“居然刚好合适~”
看到这一幕的陈家志也不由笑了出来,除了菜心被耽误了点时间,在荷兰豆的种植上却一直很顺,连畦沟的走向都这么贴合完美日出日落。
云层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得如棉花般柔软,洁白无瑕。
又过了片刻,几乎所有的荷兰豆就都见到了阳光,仿佛在拼命向上抽出新芽~
绕了大半圈,陈家志到了北片一组靠河边一侧,又看到了青翠碧绿的生菜和上海青。
虽说没有间苗,但菜苗的状态挺不错。
再过一两月,就有脆嫩可口的生菜吃了。
走完一圈,回到原点,太阳已经完全出来了,但没了夏季的暴躁,反而驱散了人体的湿冷。
陈家志看到了李秀,戴着草帽,穿着灰扑扑的衣服,与陈家芳说笑着在荷兰豆地里劳作,笑得很灵动,这才应该是她本来的样子。
想起这段时间李秀看书、学普通话的经历,陈家志就忍不住想笑。
相比学习,她可能还是更喜欢劳动。
“家志,你一个人在这笑啥?”
易定干也骑着车回来,一顶草帽被风往后吹倒,挂在了脖子上。
“没笑啥,看工人绑蔓线呢。”陈家志回头问道:“估计还要多久才能弄完?”
易定干想了想,说:“10天吧,绑蔓线是精细活,急不得。”
“嗯~”
在荷兰豆地里,每隔两米就打下一根高2米左右的竹竿,搭竹竿后,竹竿与竹竿之间会挂上爬藤网。
随着植株的不断生长,需在竹子的25~35cm处分别拉1条绑蔓线,把植株固定在两条线内,此后每隔20cm分别再绑一次。
这样,就能保证荷兰豆笔直向上生长,在畦面上也始终是一条直线,便于管理和采摘,同时也最大程度保持田间通风和阳光照射。
易定干又看了眼地里高高的竹竿,“感觉小拱棚还是有点不好搭啊!”
“可是你说的用这种办法。”陈家志撇了撇嘴,说:“绑完蔓线,就赶紧先把棚搭起来吧。
买长度适中的毛竹,两头对接着绑,把架子搭高点。”
“嗯,只能这样了。”易定干点了点头:“还好时间比较充足。”
江心菜场的荷兰豆11月初播种,算是较晚的,出苗齐苗用了一周时间。
所以植株还不算高。
现在温度又开始下降,生长速度慢了下来,等寒潮来时,植株也不会特别高。
而荷兰豆播种得越早的种植户,此时植株已经很高了,后期如果温度降到零下,想补救防寒都晚了。
不过陈家志一开始就奔着这个去的,所以有充足的时间来应对。
又一天时间流逝,暖阳消失,又迎来了阵阵冷风,菜农们裹着身躯走出了一行行菜畦。
陈家志也等到了李秀,看着她炫耀着展示脏兮兮的手,在水中清洗时又直呼冷,一时也忍俊不禁,就喜欢没苦硬吃呗。
日子就在一天天忙碌中过去。
秋冬季菜田里的活很少,追肥和打药的频率很低,随着荷兰豆搭架、绑蔓、再搭棚的逐渐完成,菜田里的活就更少了。
一切只需按部就班的管理,静待着蔬菜的生长。
…
相比白天,凌晨还要冷上一些,车窗上更是容易起雾,需要不时拿毛巾擦一擦。
大街上也更为寂寥。
但在城市之中,批发市场仍然灯火通明,陈家志又一次开车来到了位于增搓路的江南市场,与他同行的还有薛军、李才和陈正旭。
不过三人进了市场后,就各自带了个小本子分散开来。
他们这趟是来探路找货,陈家志打算早点把空闲的56号档口利用起来。
“菜心和小白菜怎么卖的?”
路过一档口时,陈家志随口向档口里的老板问道,守摊的是一位妇女,见有人问价,便高声回道:“菜心5毛,小白菜4毛,靓仔,你要多少?”
陈家志抓起一小把菜看了看,直摇头:“贵了,贵了,卖不了这么多,菜心4毛卖不卖?”
“卖不了。”
陈家志便又把菜放回原位,打算换一家看看,守摊的妇女又急忙开口。
“你要多少了,你要的多,也可以卖给你啦。”
陈家志依然摇着头走了,他就是来问价的。
一晚上他都在同样的问价,只问不买。
走完了大半个市场,才与薛军、李才、陈正旭在一粉摊坐下来,互相说着各自的问价情况。
一番比对下来,菜心最低能给到3毛5,白菜3毛。
蔬菜价格低,这段时间菜的品质也好,导致普通市民的蔬菜消费意愿也很高。
总结就是菜价便宜,走量快,砍价轻松。
但对大多数菜农来说,这个价格只能赚辛苦钱。
薛军问道:“家志,还要搞一车菜试试吗,现在这价格可能没什么钱赚。”
“搞!”陈家志肯定的说道:“别说没钱赚,只要能不亏本,这生意就可以上!
先从江南进货,同时我会去产区寻找货源,你们先尽快熟悉下怎么走生意,同时李才和正旭也尽快把驾照考下来。”
“好!”
三人也没理由不答应。
薛军又问:“那我们先卖什么菜?”
陈家志笑道:“李才、正旭,你们怎么想的,等学会开车了,外部采买也要交给你们。”
李才想也没想,开口道:“当然是什么更赚钱就卖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