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走出冷宫
“小兰子、小清子,给咱家滚过来。”
吴公公厉声呵斥,两个小太监诚惶诚恐,扔下砖块就在地上打滚,咕噜噜滚到跟前。
不敢问缘由,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
“安公公,这俩小崽子没眼力界,冒犯了您。”
李平安双目微眯,昨儿才见过这俩货,胆敢对楚公公出言不逊,幽幽说道。
“可不是冒犯咱家,而是老祖宗……嗯,是前老祖宗。当真是人走茶凉,咱这区区小太监不打紧,其他老人可就不好说了。”
吴公公面色一紧,新来的太监不知楚公公恐怖,他可是亲身经历过,宫中不知遗留多少旧部、暗桩。
“还不快掌嘴!”
小兰子二人也不辩解,立刻狠狠抽自己嘴巴,真气凝聚掌心增长力道,几下就抽的鼻青脸肿。
李平安似是没看到,笑着与吴公公闲聊叙话。
片刻后小清子率先撑不住晕倒,小兰子不敢停手,更加卖力掌嘴,很快跟着晕过去。
吴公公冷声道:“来人,拖下去打死喂狗,咱家看谁还敢冒犯楚公公。”
李平安劝说道:“教训过就好,打死就免了。”
吴公公拍马道:“安公公菩萨心肠。”
李平安颔首道:“咱家天天听娘娘诵经拜佛,对佛门典籍略有领悟,自该少造杀业,多行善果!”
“娘娘慈悲。”
吴公公对着正殿磕头行礼,毫不在意皇后能否瞧见,已然将对贵人的恭敬刻在了骨子里。
三叩九拜后起身,低声说道:“安公公听说了么,今早殿下在勤政殿即位,卢尚书当场上奏。”
李平安诧异道:“这是不是逾矩了?”
即位不是登基,只是确立了皇位归属。
后续新君要守孝三年,以日易月也就是二十七天,然后择吉日举行登基大典,祭拜天地宗社。
最后接受百官勋贵跪拜,方才正式登基称帝。
卢尚书在即位时上奏,太过急切,且不说法理不合,又有几分抛弃旧主、跪舔新君的意味。
吴公公偷摸瞥了眼正殿,话音中带着羡慕、讨好:“卢尚书请陛下尊皇后娘娘为太后,以全孝道礼法,安天下之心。”
李平安问道:“陛下怎么说?”
“朝堂乱成一锅粥,不少官员指责卢尚书居心不良,先帝尸骨未寒,便急着讨好太后。”
吴公公说道:“吵到最后暂且搁置,待陛下登基后再议。”
李平安拱手道:“多谢吴公公提点。”
“安公公客气,皇后娘娘是先帝正妻、后宫之主,这太后之位怎么都落不到别处!”
吴公公知晓张家权势鼎盛,如今又有从龙之功,说不好将来能权倾朝野。
然而张家再厉害,也越不过嫡庶尊卑、宗法传统。
……
十月廿三。
武德帝崩于温调殿。
翌日。
内阁首辅袁志于勤政殿宣读传位诏书。
陈王赵哲即位,建元永宁。
……
永宁元年。
正月。
新年刚过不久,似是庆贺新皇登基,寒意消退,日头一日比一日暖和。
这天清晨。
李平安正侍候皇后净面,待会儿还要舒展真气为皇后按摩推拿,舒经活络,调和气血。
眼前老太太是个金疙瘩,可不能出问题。
一道熟悉声音从门外传来:“奴婢司礼监小圆子,求见皇后娘娘。”
皇后心有预感,示意李平安取来多年未用过的凤冠朝服,穿戴整齐后朗声说道。
“进来说话。”
“遵旨。”
圆公公身穿红色官袍,双手捧着黄绢玉轴诏书,身后跟着几个绿袍官儿,进门后展开圣旨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李平安等太监已经跪地伏首,只听圆公公念诵道:“朕以渺躬,嗣承大统……
仰惟皇妣皇后周氏……
咨尔礼部,稽考旧章,参酌典礼,谨奉册宝,恭上尊号曰:仁寿慈圣皇太后……”
李平安听到尊号后,不自禁双肩抖动。
困顿冷宫五载,等的就是这一天,至于圣旨其他内容就是无用屁话。
譬如“慈训谆谆,恩深鞠育”之类,当初皇后在坤宁宫时,从未给过九皇子半个白面馍馍。
李平安更是清楚知道,去年皇后听闻太孙死讯,恨不得立刻遣人刺杀九皇子、十三皇子。
时移世易,陛下与周太后宣扬母子情深了。
圆公公宣读圣旨完毕,躬身交到周太后手中,后退几步三叩九拜,领着诸太监齐呼。
“奴婢拜见皇太后,皇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周太后嘴唇颤抖,说出魂牵梦萦、多年未说的话。
“平身。”
“谢皇太后。”
圆公公躬身禀报道:“陛下已经将慈宁宫打扫干净,太后随时都能移驾过去,安排侍候的都是坤宁宫老人。”
“陛下有心了。”
周太后对陛下好感顿生,难怪朝野赞颂仁德,吩咐道:“安排仪仗,哀家这就去慈宁宫,记得走西边。”
圆公公会意:“奴婢定会为太后安排妥当。”
昭阳宫就在冷宫西面,周太后此举分明是要给元妃添堵,发泄困在冷宫数载的积怨。
其中不乏有向陛下表态,慈宁宫定会与昭阳宫斗到底。
仪仗很快安排妥当,周太后环视左右,见到几个曾经坤宁宫的熟面孔,缓缓伸出右手。
“小安子,扶哀家出宫。”
“遵旨!”
李平安按捺住心中狂喜,这般紧要时候,最忌喜怒形于色,稳稳托住周太后手臂,一步步向外走去。
周太后问道:“小安子,楚公公的本事,你学到了几成?”
李平安仔细斟酌后回答:“三成……不到。”
“够用了。”
周太后面容慈祥和蔼:“你若说七八成,哀家反倒会担心不安稳,三成刚刚好。”
“太后放心,奴婢定竭尽所能!”
李平安踩着地砖笔直中线,每一步不多不少二尺二分,稳稳当当走出冷宫大门。
搀扶周太后登上凤辇,由十六名太监抬着,前方十二面凤旗引路,后方三十六宫女持宫灯、香炉、拂尘。
左右有太监捧熏炉、执凤伞,还有仪卫执掌金瓜、钺斧。
浩浩荡荡,威仪赫赫!
李平安站在凤辇右侧,距离周太后最为亲近,一袭青灰长袍混在青绿官服中颇为扎眼。
启驾前,他回头望了眼冷宫,毅然转身向前。
多年后。
李平安时常怀念冷宫,对着麾下干儿干孙感叹,那是咱家这辈子最清净、闲适的光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