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校事横行

类别:历史 作者:李一振 字数:未知 更新时间:2025/05/14 08:02:08

初至建业,就遇到这种事情,这让孙权此刻且恼且怒。

丞相顾雍在码头上给刁嘉随口说上一声,刁嘉就真听了丞相吩咐去调兵来?

刁嘉与朱据空口白牙一提,就能在毫无命令的前提下再调四千兵来?

这是在建业,是吴国的新都,是孙权本人的天子脚下!虽说是借着迎驾的机会,但今日能如此调兵,来日未必不可如此再重演一次!

若真有万一,那可就当真追悔莫及了。

孙权盯着惶恐中的刁嘉看了许久,用剑鞘的前端贴了刁嘉的后脖颈缓缓划过。镶金剑鞘与皮肤接触时带来的寒凉触感,几乎让刁嘉以为自己离死不远。

跪在地上的双手和双膝,抖如筛糠一般。

“罢了!”

孙权抬头望了望天,将宝剑挂回腰间,终究还是叹了一声:“吕公,刁长史,你们二人速速起身,各回官署吧。”

“今日迎驾队伍也可以散去了。”

扔下两句话后,孙权朝身侧骑在马上的谷利看了一眼,谷利见状,忙带着孙权的贴身卫士们入宫开路,孙权本人也随即迈着大步朝内走去。

江东富庶,这是在说江东普遍人少田多、百姓生活常有富余,与昔日汉末乱时的中原相比起来,当然是个极为妥帖的好地方。

各郡之中的士族、豪族普遍也较多赢余。

可论及官府及官府治下的城池,离那些北方的大城可就差得远了。不必说与洛阳、长安、邺城、宛城这些顶级城池相比,就连次一级的寿春城都比不上。

建安十六年,孙权将治所从京口移至建业。

建业原名秣陵,是孙权在建安十七年、也就是二十年前所改。石头城与濡须坞的建造,几乎也在同一年中进行。

之后孙权为与刘备相争荆州,将治所迁往武昌,故而建业的建设也随之陷入了停滞中。

简而言之,此刻的建业宫城还不及孙权的武昌宫气派。

孙权在正殿之中绕着圈子踱步,殿门敞开着,凉气肆无忌惮的涌入,让本就压抑的氛围愈加冷清了。

是仪轻叹一声,拱手说道:“臣请陛下珍重圣体,勿要过于心焦了。”

孙权终于站定,眼神直直的看向是仪,沉默不言,似在逼迫是仪拿出一个方案来。

吴国历来制度都与大魏相仿,即使在孙权称帝立业之后,也是这般,同样有内朝官和外朝官之分。

丞相顾雍为外朝官之首,又有平尚书事的权责,从理论上说可以统管朝政。

是仪此前在武昌的时候就有领尚书事的权责,在孙权称帝之后,依旧可以负责吴国尚书台的事务,又加了个侍中的头衔。

如今吴国侍中共有三人。

是仪,侍中,领尚书事。

胡综,侍中,右领军,执掌吴国中军。

徐详,侍中,左领军,与胡综同掌吴国中军。

此三人便是孙权掌握中军,和用来分丞相顾雍等外朝官权柄的人了,同时也掌握机要。

是仪、胡综、徐详三人在吴国的地位,几乎相当于大魏中领军毌丘俭、中护军桓范、中书监刘放、小半个录尚书事司马懿和徐、裴、卢、王四名侍中的综合。

心腹中的心腹。

吴国毕竟比大魏小了太多,各项事务也成比例的减少,相对大魏成体系的繁复制度,吴国制度只是一个简略版本。

更容易管理些。

侍中只有三人、较大魏少了一名。

太尉、司徒、司空的三公职位也没有设立,九卿之中,大司农和太仆的职位也处于空缺之中。

唯独比大魏多了一个太子。

是仪籍贯青州北海郡,胡综籍贯豫州汝南郡,皆是北人。

三人之中,唯有徐详是吴郡乌程人。但徐详此人乃是寒门单家出身,与郡中顾陆朱张这些大姓素无瓜葛,乃是孙权绝对的亲信,此前一直在建业充当孙权的耳目,兼统管军粮之事。

昔日孙权与曹操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之时,出使曹营之人就是这个徐详了。

这三人与孙权说话,并无禁忌。

是仪缓缓说道:“陛下将圣驾从武昌移至建业,如今紧要之事有两项。其一为魏帝曹睿进驻并迁都寿春事,其二为今日陛下在建业城中亲历的调兵一事。”

“关键之人有三,丞相顾雍顾元叹、扬州牧长史刁嘉刁启兴,还有左将军朱据朱子范。”

“臣以为,此三人尽皆有罪。”

孙权沉声问道:“都有何罪?”

是仪答道:“丞相未报请陛下准许,擅自下令刁长史调兵。刁长史盲从于丞相之令,而左将军又未经核实、听信刁长史转述的丞相之令。”

胡综轻咳了一声:“陛下,此事与扬州牧吕公似乎无关。吕公以七旬年迈之身,为陛下先后镇守交州、扬州多年,只是今日疏漏了些。”

孙权缓缓说道:“朕没说吕公有罪。方才是侍中说得清楚,都是丞相、刁长史、朱据三人之过。”

“朕的丞相,在朕的眼皮底下问都没问,就能令扬州牧长史调兵。朕的女婿就这般听丞相的话?只一句话,就调来了四千兵?还将士卒都铺开到了朕的皇宫之前?”

眼看孙权又要怒起了,徐详连忙劝道:“臣恳请陛下不要因此动怒,臣愿相信众人对陛下忠谨之心。今日圣驾回返,时间紧急,众人也皆是出自好意……”

“好意,好意!”孙权怒道:“这天下间最坏的事情,就是打着好意的名目来挖朕根基的坏事!”

就在孙权暴怒之时,一名黄门悄然立在殿门之外不敢进来。胡综走到近前问了几句,又折返回来,对着孙权小声奏明。

“禀陛下,丞相在宫外请求入宫,问今晚大宴群臣之事。”

“还设什么宴会?”孙权猛地转身挥了挥手:“让他回去,今晚宴会罢了!朕没有心情与他们宴会!”

“而你们,要为朕分忧!”孙权盯着是仪、胡综、徐详三人:“朕现在设三个新职位,是侍中为中执法,胡侍中为左执法,徐侍中为右执法。你们三人替朕监察百官,惩治不法,就从今日开始!”

“唤吕壹来!朕要见他!”

“遵旨。”是仪面色凝重的点头,胡综、徐详同时面露担忧,但也只能领下这个封官的旨意。

顾陆朱张……

顾雍与朱据二人占了其二。

自从出了这件事端后,整整七日,孙权都未再出宫,也再未召见过外朝的列位大臣。

七日后,一封诏书从建业宫中传出,将扬州牧吕岱转为交州牧,加镇南将军之衔,即日出发前往交州。将扬州牧长史刁嘉转为江夏太守,同样是即日出发。

再后七日之间,建业城中的政治气氛逐渐降至了冰点。丞相顾雍与左将军朱据被校事吕壹审查,各自禁足家中,不得外出。孙权依旧没有上朝,没有接见大臣们。

九卿之一的光禄勋刘基,被孙权任命为分平尚书事,代替顾雍处理尚书台的事务。平尚书事前面加了‘分’一字,明摆着就是来分丞相顾雍权柄的意思。

二月十日,建业,吴国尚书台。

清早,刘基刚刚到达尚书台的官署之中,屁股还没坐热,尚未来得及处理政事,台中的六位尚书就纷纷不请自来,聚到了刘基值房的门口。

当刘基抬起头来,看到六名尚书纷纷入内,一时愕然:

“诸位,你们有何事来寻我?今日也只是我第二日当值。”

这六名尚书分别为薛综、陆瑁、阚泽、纪亮、屈晃和濮阳逸,见刘基发问,为首的薛综拱手说道:

“见过刘公,我等今日来寻刘公,实在是心忧国事,欲请刘公为我等解忧。”

“敬文有何事担忧?”刘基只得装着糊涂,面露不解之色。

刘基现年四十九岁,是汉时扬州刺史刘繇之子。刘繇是汉朝宗室,虽与孙策相争数年,但病死之后,孙策和孙氏还是为刘繇发丧处理后事,接下了刘繇的残存势力。

刘基性子恬淡,相貌英俊、知礼守节,但才能只是中人水准,素来是作为吉祥物一般的角色被孙权恩宠。

人各有活法,刘基就不是顾雍那种事业型的人才。

此番刘基被孙权推到前台,明摆着是来过渡的。‘分平尚书事’,天下还未有过这般古怪的职位,刘基又怎么会掺和到这些尚书们的图谋中?他原本的光禄勋一职,也与木雕泥塑相差不多。

薛综语气激扬的说道:“刘公可知丞相被校事软禁审查一事?丞相总领天下枢机,位高权重,却被一区区校事所辱,不合规矩、不合法度!”

“薛尚书所言极是!”

“校事假借陛下重托,却藐视大臣,欺瞒陛下,必须整治!”

“刘公现为尚书台之首,还需刘公为我等发声!”

眼见众人的音调越来越高,大有群情激愤之感,刘基连忙站起来,以上司之身,朝着诸位尚书团团作揖:

“校事竟然如此,实在令我惊诧。不过这两日天气有些反常,我恐怕染了风寒,还需回家静养两日。”

说着说着,刘基竟动身要从众尚书中间挤出去。

薛综和陆瑁对视一眼,连忙动手去拉刘基。而刘基却头也不回,猛地一顿挣开了二人拉住袖子的手,竟小步跑了出去。

“成何体统,成何体统!”薛综一时大怒。

阚泽却在一旁缓缓说道:“现如今丞相和左将军同时被禁足,不如遣人去左将军府上报信。”

“左将军府?”陆瑁皱眉问道。

薛综顿了顿脚,恍然一般:“左将军禁足,可朱公主却未被禁足!”

所谓朱公主,说的就是孙权排行第二的女儿孙鲁育,正是孙鲁班大虎的妹妹小虎。(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