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0章 箭在弦上
“……如果没人再提出异议,顾问处就可以抓紧付诸实施了。大胆去做,只要不是疏忽大意,即便失败了也不用承担后果。大明帝国不是纸糊的,这点担当还有,也不怕任何人的挑衅。
但朕要借此机会再提一提民族融合的政策。这么多年以来,很多臣工都问过一个问题,为何不先把邻近的布哈拉、哈萨克、波斯,包括乌斯藏地区正式纳入版图,非要去遥远的南洋、印度洋甚至非洲开辟海外领地。
王处长今日所讲就是答案!这些地方的宗教文化深入骨髓,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要付出一两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见到初步成效,且极不稳定,不光耗时还非常耗费资源。
而在这些地方所获得的收益并不足以补偿帝国的付出,朕不愿意拿百姓辛辛苦苦挣来的税赋去搏个开疆拓土伟大君王的虚名。
诸位在今后的政务中最好也遵循这个理念,每个银币花出去都要有几倍的收益才算尽职尽责。可以当婊子,也可以立牌坊,但既当婊子又立牌坊的事情绝不可做,想都不要想。
可话又说回来了,这些邻居就该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吗?也不可以。朕对它们的态度只有一句话,经济开路,文化入侵,扶持亲近,铲除异己。
帝国可以不占据其土地,但不能不闻不问,必须时刻紧盯,多利用其内部矛盾扶持亲近大明之人,打压心怀叵测之人。同时以利诱之,分化其内部,通过代言者进一步影响更多民众。
在这一点上西域都司和西域特区的将领官员们就做的不错,充分发挥了军事威慑力和经济渗透力,不到十年间就在费尔干纳谷地有了收获。
当地多个部族为了眼前利益,已经不再事事听命于哈萨克大汗的调遣。只要让其内部无法形成权力统一,帝国就可以随时左右逢源,等于确保了边境地区的安全,而所需花费寥寥无几,还可以通过贸易很快赚回来。
具体细节黄太极会整理成册,到时候印发各部详加研究,再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条件和特点灵活运用,不许生搬硬套。”
有了王大头在前面左突右冲,皇帝就能稳如泰山,仔细观察各方的想法和诉求,随时随地视情况伸手扶一把或者伸腿踢一脚了。
直到王大头把来自不同方面的质疑都解释清楚,洪涛才开口表态。这时候就非常自如了,然后废话就见多,话题也开始跑偏。基本没说作战的问题,而是引申到了国内的基本政策执行。
而将军大臣们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王大头身上,脑子里想的全是波斯走向,完全跟不上皇帝的节奏,能做的只有奋笔疾书,赶紧把关键语句和中心思想记下来,散会之后再慢慢研究体会。
“现在各方的态度基本都明确了,波斯到底向东还是向西暂且不予考虑。先从最难的角度衡量,朕与总参谋部初步制定了总体作战计划,并把主要负责人列了出来,诸位听听是否妥当!”
对于这种场面洪涛很满意,决定不再继续引申,又把话题拉了回来。但已经不是讨论了,而是宣布。说是初步拟定,实际上谁要是提不出太过硬的理由,基本对人选造不成影响。
“此次共划为五个战区,好望角、波斯湾、西域、鄂毕河和珍珠港。
好望角和波斯湾战区由海军统领,旨在从海上拦截欧洲联军东进,顺势威慑其后勤补给路线。
具体作战区域集中在恩鸟港、法奥港和苏伊士港左近,战斗会很激烈,但时间不会拖太久。我军总体上为守势,可以适当反击但不宜过多深入,以便减轻后勤压力。
西域和鄂毕河战区是陆军主要战场,也很可能是欧洲联军的主要进攻方向之一。其中鄂毕河战区防线绵长、气候恶劣,无法派驻太多军队驻守,要做好前期失利的思想准备。
珍珠港战区主要以登陆作战为主,但必须依靠海军提供安全登陆场和后勤补给,所以由陆军和海军联合指挥。
具体作战区域在巴拿马城和利马城,第一阶段以占领、肃清、防御为主要目的,可以适当在周边建立军堡,并打击沿岸西班牙据点。
第二阶段总参谋部计划以巴拿马城为基础建造永久性海陆军基地,不仅要切断新西班牙和秘鲁总督区的陆上交通,还要在海上阻止其往来。
这也是暂且不在新西班牙总督区登陆的原因,这片区域人口众多,但物产相对贫瘠,很多东西都需要靠海上运输,完全自给自足很困难。
陛下建议以困代攻,先将秘鲁总督区的银矿从西班牙人手中夺过来,再慢慢经营巴拿马城和克隆港,解决美洲大陆东西两岸无法兼顾的窘境,让新西班牙总督区成为死地,不战而屈人之兵。
根据各战区的任务特点,经过与各部的仔细探讨,总参谋部向陛下推荐十名人选担任正副指挥官一职。
好望角战区总指挥为印度洋舰队恩鸟港驻守舰队指挥使燕不死,副总指挥为恩鸟港总督张永龄。统领印度洋舰队恩鸟港驻守舰队和第四、第五分舰队,共计21艘战舰、17艘武装货船,以及陆战都司鼍龙、玉衡两卫万余兵力。
作战目标很明确,切断好望角航线,守住恩鸟港,挫败任何针对恩鸟港的攻击行为,如果有比较好的机会,可以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主动出击御敌于海外。
波斯湾战区总指挥由印度洋舰队都指挥使姐济亲领,陆战都司天权卫指挥使高烈任副总指挥。
率第二、第三分舰队共计15艘战舰、12艘武装货船游弋波斯湾、红海、阿拉伯海,监督沿岸势力动向,随时支援驻守在苏伊士港和法奥港的陆战都司巨蟹、天权两卫。
西域战区总指挥由陆军参谋长丁顺担任,西域都司都指挥使黄太极领副总指挥。统领西域都司本属30-34卫陆军和中西部都司9-12卫陆军,再调派两个卫新兵混编,允许从本地招募5万以内民夫协防。
以哈巴河城、塔城、德鲁日巴、亦力把里、乌什、喀什噶尔、撒里库尔为主要防御重心构建屏障,同时派遣骑兵部队前往布哈拉和突厥斯坦,协助两国军队进行阵地防御训练,保护其都城安全。
鄂毕河战区由于地理特殊性,总副指挥皆由原北方都司都指挥使袁大头和都指挥参谋长孙大炮担任,除本属的2、3卫陆军和第3骑兵卫外,再增派由西域都司改编的骑兵第6卫。
这个战区的作战任务比较特殊,不以正面交锋为主,而是化整为零,将骑兵部队分散到鄂毕河东岸的几十座寨堡附近增加巡视范围,争取提前发现有可能的东进之敌。
在这一大片广袤的土地上什么都不缺,唯独没有供给大军所需的吃喝和马匹。只要能把寨堡及时毁掉,联军想通过这里由北面进攻帝国本土会是一场大灾难。
但本着谨慎小心的原则,鄂毕河战区会将主力集结在乌里雅苏台、哈拉和林、大幹耳朵一线,协同中部都司共同防御北面之敌,同时也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增援西边的哈巴河城、塔城和德鲁日巴。
珍珠港战区总指挥由本人担任,副总指挥有两位,原印度洋舰队千户塞特尔、陆军都督杜文焕。
塞特尔领东海舰队、南洋舰队和珍珠港驻守舰队混编的远征舰队总计战舰24艘,武装货船39艘,护送陆军安全抵达登陆场,确保肃清附近海面上的威胁。
杜文焕领陆军华中、华南都司第25、26、27卫和来自日本、朝鲜的2个工兵卫总计3万人,分批经由日本前往珍珠港集结。
为了尽可能让各战区的后勤得到保障,陛下还做出了如下安排。在总参谋部统一部署的前提下由专人专项负责,监督各战区的人员物资调配工作,每3日单独向陛下呈送书面报告。
兵部尚书王家桢负责西域战区、刑部尚书杨涟负责鄂毕河战区、礼部尚书刘复礼负责波斯战区、户部尚书孙元化负责好望角战区、大学士李如樟负责珍珠港战区。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又没有及时得到纠正,除了陆军、海军和总参谋部具体负责人需要担责外,监督官员也要连坐。
此战关乎帝国今后百年国运,望诸位精诚团结、同心同德、为大业献身出力,乃千秋殊荣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