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8章 下重手

类别:历史 作者:第十个名字 字数:未知 更新时间:2025/05/24 17:08:49

印度半岛的情况还不算太关键,自打葡萄牙、荷兰、英国势力被从沿岸的几个殖民地被驱逐,大明商人就及时填补了进去。

当地部族首领包括底层民众不光没什么损失,还能比原来得到的好处多一些,基本没有发生太大的变故。

莫卧儿帝国朝廷对大部分沿海地区的统治力本来就很弱,只要能按时上贡不脱离帝国,爱和谁做生意都无所谓,睁只眼闭只眼假装看不见。

至于在这场战争中支持欧洲还是大明帝国,正在一心一意修建泰姬陵的沙贾汗亲口对大明使节说了:这场战争和自己毫无关系,只要不侵犯莫卧儿帝国他两边都不帮!

不过在大明使节送上一尊重达400多公斤的泰姬鎏金全身像,并答应派遣能工巧匠帮忙一起修建泰姬陵之后,沙贾汗又说了:

像果阿、科钦、达曼等港口本就是葡国、英国、荷兰国的贸易货栈,能停靠那些国家的战舰,现在也没理由不让大明帝国海军停靠,具体细节只要当地部族首领点头了他就不会反对。

可波斯帝国的态度却始终飘忽不定,一会儿承诺坚决不允许欧洲联军进入波斯境内,一会儿又说仅靠波斯的军事力量难以抵挡,然后对大明帝国提出的派兵入驻帮忙防御建议又迟迟不给答复。

萨菲沙赫到底会倒向哪一边?是不是在敷衍?顾问处和礼部给出的意见是暂无明显迹象。萨菲沙赫和他的大臣们这半年来已经快被搞晕头了,隔三差五就有各方人士前来当说客。

有的说欧洲联军加上奥斯曼军队势不可挡,有的说大明帝国战无不胜,而波斯大臣们由各自族群的利益出发,有的赞成保持中立、有的认为无法独善其身必须倒向一边,吵来吵去谁也占不了上风。

“再向法奥港和苏伊士港增派一个卫驻军,加快防御工事构建速度。告诉姐济,如果发现波斯有倒向欧洲一边的迹象,不用上报海军参谋部,马上对波斯湾沿岸港口城市发动进攻,务必确保波斯湾航道的安全!”

当萨菲沙赫第二次拒绝了大明向波斯派驻军队的消息传回京城,洪涛马上召开了御前会议。在听取了礼部、海军参谋部、总参谋部的情报汇总之后,果断下达了最后通牒。

波斯帝国坚决不能倒向欧洲联军,它的位置很关键,如果欧洲联军能顺利横穿波斯,布哈拉和啥萨克汗国都会成为攻击对象。

以这两个国家的实力是绝对扛不住的,他们也不太可能为了大明帝国拼命,大概率会离开交战区,把西域完全暴露出来。小概率会有某些部族选择投靠,当了带路党。

不管是跑还是降,结局都对西域的防御不利。因为黄太极面对的不仅仅有来自正西方向的压力,还得把部分精力用在防备西北方向上,那里也趴着一头饿狼,危险性比波斯还大。

另外波斯有600多万人口,如果任凭欧洲联军入境很可能会被奥斯曼帝国趁势吞并,这是最坏的结果。

欧洲联军无论胜负终归要退回去,然而奥斯曼人不用,他们可以继续向周边扩张,甚至吞并整个阿拉伯半岛,严重影响将来的亚欧交通。

可洪涛也想不出能让波斯人尽快同意大明军队进入的办法,既然胡萝卜没啥用那就剩大棒子了。哪怕在波斯土地上和欧洲联军以及奥斯曼人大打出手,也坚决不能让他们轻易得逞。

“陛下,此时是否可以启动鞭炮计划?”

群臣们面对此种局面也都没什么奇思妙想,反正中路作战一直也都在总参谋部的计划之中,不算意外。但有个人好像不太甘心,王大头从众参谋的行列里站起身,捧着一个大本子向皇帝提出了新建议。

“顾问处有把握?”如果王大头不起来,洪涛一般不会在这种会议上想起他。这家伙越来越像职业特务了,总是能很好的躲在人群里不被关注。

“再过一个多月就是开斋节,每当这个时候沙赫和伊玛目们都会齐聚伊斯法罕的国王广场观看马球。如果在其间引爆一枚手榴弹,势必会让他们重新考虑选边站队的重要性。”

王大头没去理会大臣们询问的目光,也没解释何为鞭炮计划,只低头看着本子一字一句回答着皇帝的询问。而且口出惊人,居然要去刺杀萨菲沙赫和宗教领袖。

“万万不可!陛下,此举非但不会让波斯人归心,反而会令其更快倒向欧洲。此人心术不正,当远离之!”

不等洪涛有反应,礼部尚书杨嗣昌就急了,忽略了会议纪律起身大喊,情绪很激动,言语很犀利。不光否定了王大头的建议,还要扣上蛊惑君王的罪名,想将其置于死地。

“啧,杨尚书,慎言。与会者都是朕的肱股,讨论的又都是国家大事,怎可轻下断言。对事不对人,只要言之有物大可不必那么敏感。

王处长所说的鞭炮计划,是朕在顾问处成立之初做出的安排,若是真有心术不正也该是朕而不是他。既然说到这里了,那朕就把计划简单说说,免得以后再有误会。

所谓鞭炮计划不过是个在非帝国版图收买、培养当地人进入高层为我所用的闲棋,由顾问处全权执行。

这么多年下来也未曾启用过,今天还是头一次提及。既然王处长有了计划,想必是有些把握,先请他详细讲讲再做定夺吧!”

对于杨嗣昌的指责洪涛面色一变,直接驳回,但没发火。他知道朝臣们都不喜欢王大头和金圭,包括军方也一样。无非是怕顾问处揪住他们的小辫子,才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时刻要除之后快。

但在官场之中干什么都要顾及大局,现在是决战前夕,居然要借机铲除异己,太露骨、太不拿自己当回事了。

杨嗣昌做为礼部尚书这些年工作上确实做的不错,还特别愿意尝试新方法新思路,很对自己的胃口。暂时找不到可替代者,那就别让他当场下不来台了,继续聊正事吧。

(本章完)